“快看!一群白鷺飛過來了!”
“水里還有小魚和螃蟹呢!”
石家莊市正定縣周家莊村的稻田猶如一片綠色的海洋。微風(fēng)吹過,稻浪層層疊疊地漾開,與此起彼伏的蟬鳴、清亮的蛙叫交織成一曲熱鬧的田園交響。田邊蟹溝里,螃蟹正貼著水底慢悠悠爬動,聽見腳步聲便“哧溜”一下鉆進洞穴。
“稻蟹共生有講究,得避開螃蟹啃食秧苗的成長期。等水稻長到一定階段再讓它們共處,螃蟹能幫水稻捉蟲松土,水稻則為螃蟹提供陰涼舒適的生長環(huán)境,兩全其美。”周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張寧寧笑著解釋這種生態(tài)種植模式,“稻因蟹而優(yōu),蟹因稻而肥,稻蟹共生實現(xiàn)了一田兩用、一水兩養(yǎng)、一季雙收。”
“歷史上我們這兒可是貢米產(chǎn)地,也是遠近聞名的‘魚米之鄉(xiāng)’?!?5歲的村民王海晨接過話頭,語氣里帶著幾分悵然?!翱上в捎跉夂虻戎T多因素影響,地下水位降低,泉水干涸,水稻實在種不成了,大伙兒才改種小麥、玉米?!?/p>
如今,望著這滿眼的青翠水稻,看著白鷺時不時輕盈地掠過田埂,這片150余畝的稻田,早已成了村民最愜意的“小游園”。
隨著滹沱河生態(tài)修復(fù)工程的逐步實施和生態(tài)補水等系列措施的扎實推進,石家莊市地下水位不斷回升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一天天好起來——那些消失多年的水稻,終于重返滹沱河畔。(劉立芳)